想让内容火遍全球?2025年这3类受众你必须了解!
在全球数字化浪潮的推动下,海外内容创作正在迎来爆发式增长。据国际数字市场研究机构预测,2025年全球短视频用户规模将突破40亿,其中新兴市场与成熟市场的用户需求呈现显著分化。对于希望拓展国际版图的创作者而言,精准把握不同区域的核心受众特征,是实现内容破圈的关键。以下三大受众群体,将成为2025年全球内容市场不可忽视的“流量密码”。
一、Z世代:碎片化时代的超级用户
Z世代(1997-2012年出生)作为数字原住民,正成为全球内容消费的主力军。数据显示,这一群体在东南亚、拉美等新兴市场的短视频日均使用时长已超4小时,远超传统影视观众。他们追求高密度的信息输出与强互动体验,对内容的娱乐性、时效性和参与感要求极高。

核心特征:
偏好快节奏叙事(平均每3分钟切换场景)
热衷沉浸式体验(AR滤镜、弹幕互动)
对本土化内容敏感(方言、地域文化梗)
内容策略:
场景化创作:将产品或故事嵌入日常生活场景,如校园、街头、家庭等,增强代入感。
技术赋能:利用AI生成动态贴纸、实时翻译功能,降低文化理解门槛。
社交裂变设计:设置挑战赛、投票机制,激发用户UGC(用户原创内容)参与。
案例参考:
某团队通过“1分钟解谜”系列,结合当地流行音乐与方言配音,在印尼单月新增粉丝超300万。
二、银发经济:被低估的高价值市场
随着全球老龄化加速,45岁以上用户正成为内容市场的“新蓝海”。尤其在欧美和日韩,这一群体的短视频使用率年增长率达28%。他们更关注情感共鸣与实用价值,对传统文化、健康知识、生活技巧等内容表现出强烈兴趣。
核心特征:
内容消费以“陪伴感”为主(家庭、怀旧主题)
对广告接受度高于年轻人(精准投放转化率高)
依赖社交推荐(口碑传播效应显著)
内容策略:
情感化叙事:通过家庭故事、人生哲理传递普世价值。
知识轻量化:将专业内容转化为趣味科普(如“中医养生3分钟”系列)。
跨平台联动:在社交媒体与传统媒体间形成内容矩阵,扩大覆盖半径。
数据支撑:
某健康类内容系列在德国的完播率达82%,用户主动分享率比年轻群体高40%。
三、新兴市场:文化共鸣驱动的增量红利
非洲、中东、东南亚等新兴市场用户规模庞大,但内容需求尚未被充分满足。这些地区的用户对本土化表达与文化符号高度敏感,愿意为能引发身份认同的内容付费。
核心特征:
对“文化差异”有天然好奇心
偏好视觉冲击力强的美学风格
对性价比内容接受度高(免费+小额付费模式)
内容策略:
符号化呈现:将中国元素转化为可识别的视觉符号(如节气、服饰、建筑)。
文化对比叙事:通过“中西对话”形式制造话题性(如“中国茶vs印度奶茶”)。
本地化协作:联合当地创作者共同策划内容,提升信任度。

市场潜力:
2024年,某文化科普系列在尼日利亚的单条视频播放量突破5000万次,带动相关话题搜索量增长300%。
结语:从“流量思维”到“价值思维”
2025年的全球内容市场,已进入“精细化运营”时代。创作者需跳出单一平台思维,结合用户画像制定差异化策略:对Z世代强调“爽感”,对银发群体注重“温度”,对新兴市场传递“共鸣”。更重要的是,建立数据驱动的内容迭代机制——通过用户行为分析持续优化选题方向、表现形式与交互设计。
当内容真正成为连接不同文化的情感纽带,全球化的传播才能超越“流量神话”,实现可持续的文化影响力。抓住这三大受众,或许就是打开世界市场的关键钥匙。
(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,不代表CoGoLinks结行国际赞同其观点和立场。本文经作者授权转载,转载需经原作者授权同意。)